车,在一米七高的空中。
保养技师刚刚用增压技术清理了发动机的旧机油 。对于汽车来讲,发动机是心脏,机油是血液。每一次保养,必须把旧机油尽可能清理干净,然后才能注入新机油,才能给车主带来流畅的驾乘体验。
车主被邀请到侧面站立,右臂平举,右手上放一张洁白的A4卡纸,正对着高处的滴油孔。穿着红色工装的靳玉红启动秒表计时——要检验机油是否清理合格,曼联汽车养护连锁店的标准是每分钟滴下的机油,不能超过三滴。

车主感到新鲜好奇。他开了十几年车了,每3个月保养一次,可是从来没有被邀请过这样亲测保养细节。
一秒、二秒、三秒……啪!
第38秒,一滴油从高处落下,落到白色的纸上,砸到了靳玉红的心上。作为一名从业三十年的汽修老兵,他对技术有着强烈的执念,他追求的是完美。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它体内的油道像血管一样曲折复杂,机油则在里面纵横穿梭。每一次,要把机油彻底清理干净,需要两个小时。而行业通行的标准是,整车保养一次用时45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清理到多干净,主要凭保养技师的经验和手感。
第58秒,第二滴机油落了下来。
车主很满意。
靳玉红露出一丝微笑。他的技术信仰包含两部分:一是把汽车当人一样,精心养护;二是洞悉需求,让车主更好地关照自己的爱车。
【1】曼联不成,我就不死11月16日,郑州,绿都汽车产业总部港,气温12度,有风。
办公室暖和得像春天一样。靳玉红煮好了一壶红茶,给对面的客人每人倒上一大杯。客人从北京来。经过多轮调研和沟通之后,他们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要共同发展。
这股新的助推力令靳玉红很兴奋,这将推动曼联迅速走向全国市场。自2015年创办曼联以来,他已经做了189家直营店和加盟店。“河南一共有约50000家大大小小的汽修店,我的目标是发展到2347家。” 这个梦想,令他时刻都充满了工作的激情,他的决心是:“曼联不成,我就不死。”
曼联创办之初,很多人都觉得活不了几天。那是在2014年冬季,在亲戚朋友们一波波的劝阻声中,曼联第一家店在郑州远郊一个偏僻的汽配城悄悄开业了。大门前的路还没修好。好朋友老刘从焦作来探望,在门口,大风卷着尘土一阵阵刮到脸上,他拉着灰头土脸的靳玉红:“哥,你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做连锁加盟,这不行!
”
半年后,老刘再来时,4间门面房变成了8间;又过了半年,8间变成了12间;加盟店发展了4家。
曼联的连锁体系一步步做了起来,定位于发展社区化服务门店,输出汽车维修养护的四个标准化,即管理、流程、服务和工艺的标准化。2016年,加盟店增加至37家。
2017年,曼联组建了专业的地推拓客团队,围绕店铺周边三公里拓客引流,受到店主极大的认可和欢迎。当年,加盟店增加至89家。
今年,曼联研发出双人快保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了汽车保养效率;已经连续举办四期培训班。加盟店增加至189家。
【2】身上有艺,强似有地很多人以为,“曼联”两个字,是源于曼联足球。“其实是源于《爱莲说》,草木水陆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靳玉红脱口背诵,“曼,是延展铺开的意思;联,联合,也和‘莲’谐音。”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很难想象这位魁梧的黑脸大汉流利地吟诵《爱莲说》的样子。他的业余爱好是研究传统文化、说文解字。
靳玉红只有初中学历。但是,濮阳老家村子里的乡亲们说,靳玉红的水平是真正的大学生。他这个汽车修理工成精了!
1988年,十七岁的靳玉红初中毕业,他面临人生第一个重大抉择,是继续读书考大学,还是去学汽车修理?家中兄弟姐妹六人,靳玉红是老大。母亲体弱多病,父亲是木匠,是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靳玉红七岁时,就开始跟着父亲拉大锯、编笊篱。在村民的观念里,身上有艺,强似有地。
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靳玉红决定学汽修。三十年后,回忆起来一刻,靳玉红突然红了眼眶,沉默了好一会儿,说:“因为没有正经儿进过大学,就特别喜欢读书。” 在后来的社会大学上,他事业有成如鱼得水,常常走进汽修学校的讲台传道授业。
小学徒靳玉红来到了焦作市保险公司汽车修理厂,学习机修、钣金和电工技术。在维修一辆厢货车时,他连续两天吃住在车上,还是摸索不出来方法,急得直掉眼泪。那时多数汽车只有基本图纸,没有维修图纸。听说郑州文化路有一家科技书店可以买到相关资料,靳玉红和同事立即开着偏斗三轮车出发了。三轮车颠簸得很厉害,他就地取材,往车斗里放两捆稻草减震。
当时,学徒工每月的工资是18.88元,这不够日常花销。机灵的小伙子很快就发现了赚钱门路——维修厂的厕所是旱厕,周末去清理一天,可以得到六毛钱补贴。他垄断了这个挑大粪的机会,没谁能抢过他。
勤奋好学,让靳玉红九个月后就开始独立作业了,并迅速成为技术能手,后又被任命为班组长。随时水平的提升,收入越来越高,他成为当地首批拥有寻呼机、诺基亚手机的潮流青年。
安逸的好日子没有持续太久。国企要改革了,全国范围的下岗潮来了。1998年,在工厂的下岗动员会议上,26岁的靳玉红第一个举手表态,主动下岗,买断工龄,获赔18653.41元。对于很多人来讲,下岗是重创。但是,下岗却让靳玉红进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他租赁了三间门面房,夫妻二人经营起自己的汽修店,业绩连年翻番。
在这一年年底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黄宏的小品《打气儿》火了:“厂长特别器重我,说单位减员要并厂,当时我就表了态,我不下岗谁下岗!
” 小品里的黄宏喜气洋洋,他刚从自行车厂下岗,决心开出整条街上最大的修车行。电视里的观众们掌声雷动。
在现实世界,四年后,靳玉红开出了全焦作市最大的汽车维修厂。
【3】三十而立,四十归零国家统计局网站显示,1989年到2018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从500万辆增长至2.4亿辆;私人用车增长到了2亿辆。在浩浩荡荡的汽车产业大潮里,靳玉红把握住了最好的时机,也收获了沉痛的教训。
2002年10月14日,靳玉红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在他的保险柜里,珍藏了上百张照片,清晰地记录着这天的盛况:十亩地大的焦作市超越轿车修理中心内,到处都是喜庆的红色。大门口的石狮子披红挂彩,员工们个个穿着红色工装,客人们的胸前佩戴上了红花。开业剪彩那一刻,红色礼花飞溅而出,落了一身。时年三十岁的靳玉红红光满面,踌躇满志,他展现出了极强的业务拓展能力:超越一举成为多家企业的定点汽修单位,私家车主也纷至沓来;他还独揽了焦作市交警队事故科的拖车业务。
从一名汽修工人走上管理岗位,总经理靳玉红采用了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模式,当然他也有细腻柔情的一面,但凡有员工结婚,他一定要上门送一台29英寸的电视机。如果有员工自主创业,他积极参谋选址、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技术行当里有句老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靳玉红从来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对徒弟好饿不死师傅,如果能桃李满天下,那才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
修车越多,对车的感情就越深。2007年,美国科幻电影《变形金刚》上映,汽车人形象风靡全球。汽车也是人,正在读《黄帝内经》的靳玉红忽然觉得,修车不如养车,如果车主平时注意养车,就不用修车了。这和人们养生是一个道理。私家车越来越多了,养车时代来临,我该怎么把这个理念传播的更广?
这一年,靳玉红创办了焦作市快车道高端汽车服务连锁,他创造性地挖空了地下室,做了一个洗车、钣喷的流水作业通道。这引起了广州一家汽车滤清器厂商的注意,对方一再邀请:“来广州吧,咱们做全国连锁。”
把事业做到全国去!
这个梦想让靳玉红热血沸腾。2009年3月,他卖掉了焦作的全部家当,带着一百多万元去到广州,与大股东一起从新创业。一年内,开了三家汽修直营店。吃惯河南烩面的中原汉子,逼着自己吃早茶、喝咖啡,从饮食习惯和形象上改变自己。
不幸的是,一年后,大股东的公司破产,后续资金难以为继。靳玉红梦断广州,带着首次试水连锁的失败经验和近5万支汽车滤清器回到郑州,租赁了两间门面房,骑着电动车做起了滤清器生意。此后四年,他走遍了河南十八个地市,走访了2万多家中小型修理厂,对汽车后市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失败只是一个阶段,而非全部。
“广州梦断了,但我的梦不会断。”靳玉红一直在寻找时机。
广州一梦
【4】心之所向,身之所往2014年夏末的一天,靳玉红去到南三环销售滤清器。他走进一家800平方米的汽修厂。进门的时候,高鹏刚好从二楼走下来。
“你的滤清器能不能便宜点?”高鹏此前是一家全球知名汽车品牌4S店的维修主管,一年前自己创业。
“你要10000个,可以便宜很多。”靳玉红说。
高鹏简直要仰天大笑,“别逗了,10000个,我得卖10年!
”滤清器是汽车上过滤杂质或气体的小部件,每辆车每半年或5000公里更换一次。
靳玉红说,如果你有100家汽修店做渠道,那你1年就卖完了。
高鹏愣住了。靳玉红开始讲他的连锁理念,市场上的汽修店鱼龙混杂散乱失衡,从业人员大多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产品和服务质量缺乏保障。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连锁经营是汽修业务发展的主要模式。“和我一起做连锁标准店吧,只有这样才能有远大的未来。”
三天后,高鹏决定投资20万元支持靳玉红再创业。“我的家人不同意,我汽修厂的合伙人也不同意,他们说老靳不靠谱、老靳的连锁理念是忽悠,但我知道他一定行。”
另一位老部下也来了。张永峰是靳玉红在焦作创业时的老兵,听说靳总要从新创业,马上就带着行李来报到了。就这样,三个人从2014年开始起步,一路稳扎稳打走到今天,做到189家加盟店。不久前,在由慧聪汽车用品网主办的2019(第五届)汽车服务连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曼联上榜“2019年度汽车服务连锁影响力30强”。
左:高鹏 | 中:靳玉红 | 右:张永峰
“我们后来才知道,2014年是疯狂的一年。”这一年,是汽车后市场的电商元年,各路资本纷纷杀入,京东来了,淘宝来了,全国各地新成立了很多汽修服务品牌。到现在,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成为仅此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疯狂褪去,资本退潮,行业已经进行了多轮变革和淘汰,很多企业因为各种原因转型或倒闭,更多企业仍然在争先恐后地抢滩布局。
草根创业的曼联,核心团队成员都是一线汽修工人出身,没有大资本,没有大背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靳玉红说,“这个行业看起来机会很多,但是一脚踏进去,才知道是沼泽地。有很多创业者倒下了,但我们没有死,我们还活着。我们不是最好的,但我们不急。稳,才是第一位的。”
变革时刻都在,政策在变,趋势在变,需求在变,同行在变,对手在变。靳玉红的选择是:小心保重,艰苦奋斗,用连锁打天下。靳玉红的目标是,完成汽车后市场的整合,为行业树立一个标杆,打造一个民族品牌。
关于曼联的使命,出身农村、从业三十年的汽修老兵靳玉红动情地说:“让农村的孩子有一技之长,为中小型门店搭建一个资源共享平台,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