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花草的安静和力量
几莳的创始人菁菁,原本是学管理专业的,但她从小喜欢花,经常会买花回家插。2015年,她偶然翻阅国外的花艺杂志,一下子颠覆了她之前对“插花”的印象,开始关注起这个行业。

2016年,菁菁兼职开了自己的花艺工作室,发现自己越来越被花草改变了。“了解的花材越多,就会觉得每一种花都姿态各异,拥有独特的美。不论每一种花是否被人熟知,是否价格昂贵,生命是否短暂,都不妨碍它们自由地绽放,特别喜欢花草这样安静又有力量的存在。”
决定开店后,菁菁也开始了系统的花艺学习。她参加了花艺在线组织的FDF和IHK认证考试,获得了德国花艺师协会证书;也先后跟吴尚洋老师、韩国的ALEX和吴勉老师学习。
“最难忘的是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比如吴尚洋老师为了练习,每天都要做5个繁复的全铁丝手绑花束;吴勉老师每天凌晨四五点钟起床开始做花。还有德国FDF讲师faber“爷爷”,一把年纪还飙车带我们清晨买花,精力充沛得像个年轻人,爬树、电焊、木工统统不在话下。”
看到这些名师们这么热爱花草,热爱这个行业,热爱生活,菁菁决心自己以后也要活力满满地做花。
2017年,几莳开业了。几莳的意思是,莳花弄草,悠闲的生活,门楣上的“当下即永恒”,代表着菁菁的理念:珍惜花开花落的每一秒,让它们完美地呈现,成为客人心中永恒的幸福。
菁菁对本地市场做过调查:尽管昆明的消费者对花很熟悉,也习惯于购买鲜切花,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不仅是年轻人,有很多长辈也更在乎精神层面的消费,希望得到更具质感和生活气息的花艺作品。
“当时喜欢我们花礼的客人越来越多,而我们也特别愿意为他们持续不断地带来新的作品。最开心的是见证了好多客人人生的重要时刻,比如求婚、结婚、宝宝出生、宝宝周岁、纪念日等,让我感到我们的事业非常有意义。”菁菁说。
找自己的节奏,做原创设计
几莳从开业起,就没有专门做过宣传,甚至不在社交媒体上设专职人员,仅仅是靠客户口碑相传和线上分享,业绩却逐年递增。“我们的客单价是一直往上升的,日常花礼一般在200元到500元之间,节日销售额比较高的是三八节和母亲节,单节曾经做过十多万元的营业额。”这样的业绩对于低调的几莳来说,是相当不错的。
之前菁菁也经历过特别忙碌的时期,那时她和小伙伴们经常熬夜,体力透支,生活和休息的时间被严重挤压,这让她意识到这样的状态很难长久的维持,而且也不想慢慢变成不停接单的“插花机器”。为了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于是下定决心保持一定的工作节奏,不一味地扩展业务,而是花更多时间去生活、去体验、做喜欢的产品和打磨细节和品质,以更好的状态服务好每一位客人,从而真正把植物的美好传递出去。
“我们从来不会拿网图销售给客户,所有产品我们都会先打样。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喜好设计,比如每周一花会使用当季的花材,而灵感来自于诗歌、音乐、电影、绘画等,提炼出它们的造型、配色或是风格主题。”菁菁说。
菁菁个人比较偏爱自然和野趣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展现植物的姿态,也可以设计得更自由,释放当下的心情。“尤其回看不同时间自己的作品,会感受到每个阶段状态的不同,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
设计流程上,几莳不吝惜花很多时间在花材品质、数量配比和尺寸上进行把关。接待品牌客户,有时候会无数次的修改样品,而菁菁总是希望能够精益求精。
“网红经济下,可能很多人会跟风,什么流行就做什么,但是我愿意做一个长期的积累,慢慢形成自我风格,所以我不会跟着别人的节奏来。这有点类似于像植物生长,它会有它自己的周期和生命的状态,我也希望我能够在自己的状态里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定位。”菁菁说。
(本报霍丽洁撰稿)
声明:本文版权归属《中国花卉报》社,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篡改,违者追究法律责任。若需转载,请提前与本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