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全线复工?(企业复工生产疫情停工)

【编者按】企业稳,则经济稳。
今年以来,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生产经营形势不容乐观。
在一系列纾困政策扶持下,企业如何奋力拼搏,在逆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今起,新华日报·交汇点推出“企业战‘疫’纾困记”专栏,敬请关注。

“三月只休息4天,四月只开工了8天。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对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来说,称之为“黑色4月”也不为过。
数据显示,上月该企业全生产线生产整车数量1024台,仅为计划产量的三分之一。

上游供应商原材料告急、物流告急、下游销售告急......今年以来的疫情多点散发,让长三角汽车产业链遭受巨大震荡。

如何实现全线复工?(企业复工生产疫情停工)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生产停摆,成为南京依维柯彼时能做的唯一选择;停工等待,意味着收入锐减,每位员工的心始终悬着。

“没有哪一时刻,比过去的22天,更能体现兄弟单位、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唇齿相依。
”5月12日,当再次来到企业走访时,计划物流部高级经理陆敬伟倒出了“苦水”:“停工让人焦急,但最焦急的,还是听说有企业已经开始复工复产,而我们恢复生产似乎还遥遥无期。
直到了解所谓复产企业,也是靠着调换生产计划、动用储备物料才勉强复产一天时,焦虑的心情才得以缓释。
”每天密切关注产业链上企业信息交流群和寻找物流畅通办法,成为那段时间他的主要工作之一。

时间:4月14日,企业停工第10天。

地点:南京依维柯生产车间,原本3000多人的生产线,现场只有几名工人在擦洗空调灰尘。

“今年一季度企业生产同比减少20%、销售减少15%。
”公司行政人事部总监黄云飞在当日采访中坦言,“我们最担心的事情是,继续停工会导致后期很难补救回来。

被动等待只能“瘫痪”“等死”,抢救生产线是当务之急,怎么救?一个大大的问号仿佛“压在企业上空”。

“企业生产自救第一步是什么?保障原材料不断供。
如何保障?畅通物流!
”陆敬伟说,在企业、企业所在地政府、供应商所在地政府共同努力协商后,一条特殊闭环运输通道最终形成。

采访过程中,陆敬伟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在400多家供应商中,有一家生产空调的企业,其供应商所缺原材料涉及48个下级件,但因疫情管控需要,48个下级件均无法送至该空调企业。
“最后我们给出一个方案——我们与48个下级件对应供应商逐一协调,将原材料运至南京依维柯物料仓储基地,最后匹配成套后统一打包经我们企业这条特殊闭环运输通道发往空调企业所在地。

物流畅通给了企业以信心,但南京依维柯深知,想要彻底实现生产自救还需更多金点子。
“疫情防控有身体健康管理措施,我们企业是否也可以制定一个健康监测系统?”于是,每天编制一份生产物料电子报表,成为企业共识。

点开报表详情页,看到,一端是供应商供货情况——企业位置、疫情防控状态、物流是否受到交通管制......;而另一端,南京依维柯自身库存多少清晰可见——满足一周绿色标注,满足三天以上黄色标注,满足一天以下红色标注。
“风险等级快到红色时就要准备采取紧急措施,如调整生产车型,让能生产的先上生产线。

生产自救之外,寻求政策扶持也成为南京依维柯每周风险1级例会的一项重要议程。
在22天里,浦口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为其闭环运输通道开“绿灯”;浦口区税务局局长倪云国带来了“税事好商量”政策服务队,涉税诉求能在区局范围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暂不能解决的合理诉求向上级部门反映,确保税费政策应享尽享......

时间:4月24日,南京依维柯复工复产前夕。

地点:G2503绕越高速公路高旺出口。

“24小时随时待命,原材料运输车到此接驳后,需引导至指定地点对货车车身、物料进行全方位消杀。
下高速、卸完货直至车辆离开上高速,全程闭环并视频录像,发往管委会疫情防控监测系统。
”4月24日,是南京依维柯计划物流部运输管理员姜毅在卡口坚守的第14天。

在南京依维柯内部,姜毅还有另一个称呼——“企业大白”。
“从事这项工作是有风险的,司机全程不下车,吃饭由我配送,所以我是企业唯一一个与之有接触的人。

“家里人不担心吗?”面对提问,姜毅说,家里人不担心是假的,但更多的还是支持。
“这样一个重要岗位交到我手里,我必须做好,保障顺利复工复产。
我手里握着的,是全厂几千号人的饭碗。

时间:5月12日,企业复工复产逐步迈入正轨。

地点:南京依维柯生产车间,冲压、焊装、涂装、整装......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生产线上再现忙碌景象。

“从早八点到晚八点,现在抢工期一天干活11个小时,虽然辛苦,但是大家都说更愿意多干活。
”生产工人王健告诉,从企业成立至今26年来,他已是第三代员工,“能明显感觉到,在经历过2020年企业生产停工两个月的最低谷后,面对这次停工,工友们的凝聚力更强了。

陆敬伟把这种凝聚力称之为企业一大抗疫经验。
他说,从受影响的全产业链企业状况看,这次复工复产南京依维柯做到了恢复生产时间较快、持续性最强,“这得益于,此前生产自救经验、停摆期间的不懈对话沟通和新思路探索,以及政企纽带在共抗疫情中韧性不断增强。

“现在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大家也有一个共识——加班加点也要将失去的产能补回来。
”陆敬伟补充说,正常情况下,企业在6月底前,就能恢复原先的生产能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 王建朋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部出品

编辑: 王静

本文来自【交汇点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