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2024年聊城中考成绩的出炉,考生和考生家长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被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已经开始准备高中阶段学业的预习,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还在各种选择之间犹豫不决。对于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和考生家长来说,如何选择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成为最大的心事。
6月28日,对聊城市东昌府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进行了实地探访。在学校的办公室里与东昌府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谢洪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谢洪建从学校管理、升学、就业三方面全方位地介绍了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把爱当作底色

军事化管理学生
谢洪建介绍,聊城市东昌府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是聊城市东昌府区政府主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职业院校,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学校始建于1977年,2016年由聊城工业学校、聊城第一职业中专、聊城卫生学校等五校合一,是一所融普通中专、五年贯通大专、成人函授等为一体公办学校。学校是国家级重点、省级重点、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100所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拟建设单位,全国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国家立项第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单位、学校是省级教科研基地、山东省绿色学校,聊城市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和军事化管理相结合是学校管理方面的主要特点。
德育方面,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机制。细化管理,抓班主任团队;有的放矢,抓德育常规;不断打磨,创德育活动品牌,逐步形成多元化德育体系。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活动讲实效,重过程,力求每次活动都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获得体验、受到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国庆节、传统节日、纪念日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军事化管理方面,为了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要求,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学校的国旗护卫队多次外出参加活动,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学生宿舍内务,整理得干净明亮。受到前来参观的领导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最主要的是,学校教师都是用真诚的爱去呵护关心学生发展,把爱当作底色,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谢洪建说,并且学校还设有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了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和相关辅导记录,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各班主任做好学生的一对一谈心谈话,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
知识改变命运
升学率逐年提高
谢洪建介绍了学校在学生升学方面所做的工作,学校职教高考部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设置合理,培养模式先进,管理手段科学,现开设6个专业:学前教育、数字媒体、软件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康复技术(护理方向)。
近三年,学校近700人参加春季高考,有680多人升入高等院校,升学率高达98%以上,70多名同学升入本科院校。随着职普融通政策的实施,许多普通高中学籍的学生转入到学校职教高考实验班学习,并注册中职学习,成功考上本科院校。
此外,学生在2023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技术创新大赛之电子商务运营数据分析赛项、第六届山东省“聚天成”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和第二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分离器和集成电路装调工(汽车芯片开发应用)赛项、2023年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驾驶员技能竞赛、《婴幼儿保育》四市联赛、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聊城市2023年中职学生技能比赛等国内外大赛中获得奖项。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坚持“大方向、小专业、服务于区域发展”专业设置方向,围绕山东省及聊城市制造业强市战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坚持集群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坚持龙头引领、梯次培育,改造提升传统专业,培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两个特色化专业;发展服务新兴专业,形成“三阶四类”专业体系,使专业建设在数量与质量、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等方面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服务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设有智能制造部、现代服务业部、教育艺术部、信息工程部、职教高考部、现代农艺部6个教学部,开设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幼儿保育、汽车运用与维修、大数据技术应用、音乐表演、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直播电商服务、中餐烹饪、作物生产技术、康复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十四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专业是高水平学校特色专业。
学校坚持落实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对标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以师德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学校现有教职工238人,其中专任教师212人,研究生学历26人,副高及以上职称56人。学校有全国艺术教育先进个人1人,山东省艺术教育先进个人1人,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教师”1人,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山东省级优秀教师2人,聊城市优秀教师1人,水城名师1人,东昌名师8人。
立足地方特色
指引教育学生就业
谢洪建介绍,学校为了促进学生就业,积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学生发展提供多种发展可能。多年来,学校一直与聊城交通汽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聊城金帝精密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佳世达(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蓝海集团、海信集团等大型企业及聊城知名幼儿园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学校依托学校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聚焦“六个新聊城”和东昌府区“首善之区”发展,落实训育并举法定职责,开展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拓展服务行动,突出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学历提升、服务企业、行业技术升级、社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等重点领域,提升学校对区域经济增长、民生就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服务能力。成功申请山东省首批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机构,经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通过了剪纸、菌类栽培和甜玉米栽培三个项目。统筹负责聊城市农村两委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提升班项目,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构建“三段式进阶化”的非遗特色课程,编写非遗校本教材,建设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培育文化传承意识。
“打造聊城非遗传统工艺与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的融合教育模式,助力地方非遗与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的真融合、深融合,从而推动职教非遗学科建设走好、走实。”谢洪建说。
学校与山东金帝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成立了校企合作订单班——金帝制造学院。定期举行金帝智造学院现代学徒制“拜师会”,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四段(阶)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实行“1+0.5+0.5+1”育人机制。第一学年,学生在校完成理论课程学习任务,掌握职业基本素质和专业基础。第二学年上学期,学生根据选择的专业方向和岗位,到企业进行实岗训练一段时间,初步掌握岗位基本技能。第二学年下学期,学生在校企合作企业通过师带徒,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在理论学习和职业岗位技能训练中,提升专业技能。第三学年,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熟练掌握和提升业务技巧,丰富岗位操作经验,成为企业的骨干精英。
组织学生走进山东金帝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学徒制”跟岗学习,通过跟岗学习使学生熟悉本专业工作,适应企业,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从而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总体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学生企业跟岗学习的表现来检验专业教学效果,为学校校企合作订单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目前,学校与山东金帝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深化合作,山东金帝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流水生产线已引入学校,让学生足不出校门就可以跟岗学习。”谢洪建说。
此外,学校与聊城交通汽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成立了校企合作订单班——现代交通学院订单班。为了加强学生对企业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能力,促进学校和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深化产教融合,定期组织订单班学生走进交运集团客运总公司(汽车总站/凤凰公司)、千千佳物流、交运汽车等聊城交通汽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单位进行观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