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无终点,我们会一直做下去”
如今,轿车已是居民常用的交通工具,但对很多司机而言,车辆一旦出现故障,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往往束手无策,陷入困境,只能等待救援队的到来。
在内丘县,有个“手拉手”轿车义务救援队,为故障车辆提供义务救援服务。每当有司机遇到困难,救援队的队员就会及时赶到并提供义务帮助,他们被遇困司机亲切地称为“及时雨”。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赵昊 通讯员 王光耀文/图
3万多公里 累计救援2700余次
7月4日20时,一场大雨刚刚过去。在内丘县鹊山湖一条小土路上,一辆轿车被困在泥坑里。司机几次猛加油门,试图冲出泥坑,但车轮打滑,完全失去动力。车主从朋友处得知,内丘县有个“手拉手”轿车义务救援队,可以帮他解决难题。
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车主拨通电话,救援队队员李丰印和就近的其他几个队员得知消息后,拿起救援工具,火速到达现场。
漆黑的夜晚,救援队员们深一脚浅一脚找到车主。看到现场情况后,队员们二话不说,铲土、系拉车绳、在车下垫起千斤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救援,车终于开了出来。队员们满身泥泞,车主拿钱想要表示感谢,却被救援队员们婉拒了。“我们有纪律,义务救援,绝不拿车主任何回报。”李丰印对车主说道。
类似这样的救援行动有很多,从2016年8月至今,救援队已发展有300多名队员,救援车辆2700多次,救援行程累计达3万多公里,足迹遍布内丘县及周边临城、隆尧等多个县市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认可这支***团队。
车辆故障无大小 收到信息必救援
张胜国是“手拉手”轿车义务救援队的队长。“当时的想法很简单,看到路上的车越来越多,但是会开的多,会修的少,尤其是新手,遇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谈起创建救援队的初衷,张胜国说。于是,平日里喜欢修车的张胜国就萌生了组建汽车义务救援队的念头。
2016年,张胜国和几个朋友自费购置了千斤顶、充气泵、拖车绳等汽车维修工具,创建了微信群、***群,印发了救援卡,在朋友间发放。2016年8月,正式成立了“手拉手”轿车义务救援队。
“我们救援队的值班电话24小时开机,微信群、***群也设有专人值班,车辆遇到非事故性故障时,只要拨打救援电话,我们的队员就会第一时间赶到处理。”“手拉手”轿车义务救援队指导员闫合双介绍,不管是重大故障,还是打气、换备胎等小事儿,只要接到救援信息,队员们便会赶到现场进行救援。
铁的纪律 队员不收任何报酬
“95后”王自鸣,是最小的队员。令他印象深刻的一次行动发生在今年1月7日。
当时“手拉手”轿车义务救援队接到车主求助,自己的车辆不慎陷入坑内。闫合双第一时间在工作群内报备,带领队员们简单碰头商量后,从县城冒雪前往内丘县串屯村附近开展救援。“当时下了大雪,车陷在坑里,我们的车也过不去,大家扛着铁锹,背着牵引绳,走了两里地,硬是把车拉了出来。”王自鸣说。
翻阅救援记录册,一页页密密麻麻,详细记录着每次救援的时间、地点、故障原因、出队人员和车辆、救援过程、救援完毕时间等信息。
“只提供帮助,不收取任何费用,这是我们铁的纪律!
”张胜国介绍,为确保队伍的***性,他们对义务救援队队员提出了几项硬性要求:不许抽车主烟、不许收车主财物、救援过程中严禁行动以外的闲聊;为防止有人打着义务救援队的旗号,私自收取车主费用,义务救援队要求每次救援结束后,参与救援的队员都要跟车主拍照合影留存;救援队有电话回访制度,在完成救援后的两三天内,要电话回访车主救援情况。
提高经验技术 为车主保驾护航
为了提高队员们的修车技术,张胜国还请来专业的维修师傅给队员们上课,闫合双也把自己的爱车贡献出来给新队员做实习培训。在他们的“传帮带”下,刘丰印、邓立四等十几名队员快速成长起来,“手拉手”轿车义务救援队的凝聚力、战斗力越来越强。
4年多来,“手拉手”轿车义务救援队帮助了一个又一个车主,感动着一批又一批***,先后荣获“邢台好人集体”“河北好人集体”等荣誉称号。“我们的队员趟过齐腰深的积水,爬过臭气熏天的垃圾坑,高温下、雪地里,都进行过救援。***救援无终点,我们会一直做下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车主们保驾护航。”张胜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