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瑜:与泉州制造同行(模具企业老板制造业刹车片)

人物名片

吴静瑜

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荣誉会长

吴静瑜:与泉州制造同行(模具企业老板制造业刹车片)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泉州市机械工程学会技术管理咨询委员会主任

泉州辅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人物故事

泉州以制造业立市,民营经济占比排在全国万亿GDP城市首位。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泉州人,吴静瑜从早期身处制造业一线打工、办厂,到为传统制造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都始终与泉州制造业同行。

创办企业 以质取胜

1990年,从华侨大学机械系模具专业毕业后,吴静瑜先后在泉州东泉电子有限公司担任工程部经理、在泉州江南汽车标准件厂担任技术部经理,负责工厂的生产安排、技术维护和产品开发,通过技术类岗位的锻炼,建立了对制造业的基本认知。

1995年,积累了一定技术与管理经验后,吴静瑜与朋友一道创办了泉州南江密封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彼时,不少初创企业选择以量取胜,担任总经理的吴静瑜却选择了更为艰难的一条路:以质取胜。

“公司主要生产东风EQ140卡车、小松HD325-6矿用自卸卡车、特雷克斯矿用自卸车等车型的刹车片产品,严格遵照GB5763《汽车用制动器衬片》强制性国家标准,生产的刹车片产品在多个指标方面表现优良。
”吴静瑜介绍,在上海材料研究所专家指导下,公司科学制定生产工艺流程,并在实际使用中进行验证,不断提升生产精度与效率。

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1996年起,吴静瑜多次前往上海参观汽车展、模具展,在观展中了解国际国内行业供需、技术变化,并用之于公司生产中,高标准高质量地生产产品。
“我们村有个人在海南从事汽车配件业务,他的客户海南钢铁厂有一款特雷克斯矿用自卸车是中美英合资、包头组装的,整车200多万元,仅一片进口刹车片就要4000多元。
为降低成本,他专门找到我,经过我们的研发,最终成品连同模具只需110元,并可达到进口刹车片80%的水准。
”吴静瑜举例说。
用质量说话的他很快得到客户的认可,产品卖向昆明、郑州、重庆、海南等地。

二次创业 推动变革

2006年,应客户邀请,吴静瑜前往海南发展,为客户配套生产特雷克斯矿用自卸车刹车片。
“由于管理理念分歧,这段合作仅持续3个月,也让我萌生了从事企业管理咨询行业的想法。
”吴静瑜表示,为了更好地了解管理知识,他购买并阅读了大量的管理书籍,希望能够结合多年创办企业的实践经验,遵循以事实为基础、严格的结构化、以假设为导向的管理咨询原则,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国内中小民营企业管理升级的体系。

“迈出第一步都是艰难的,由于不是管理专业出身,一开始我只能通过不断拜访寻找客户,吃了很多闭门羹。
一家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企业的老板是福建长乐人,在我上门拜访40多次后,他被我的精神所打动,聘任我担任企业顾问。
”吴静瑜感慨道,身处异地他乡,又是跨行发展,当时起步很不容易。
在接到第一单顾问生意后,吴静瑜便全身心投入这家客户企业的管理咨询工作中。
在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及痛点后,吴静瑜便着手帮助企业梳理管理体系,通过为企业建立打卡制度、实行员工绩效考核标准、招聘适宜人才等方面规范企业管理,很快就取得一定成效,得到客户的认可。

作为企业管理咨询顾问,吴静瑜还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在服务海南的一家给排水管生产企业时,除了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外,吴静瑜还深入企业一线,帮助企业在工厂管线排布、安全管理等方面出谋划策。
吴静瑜介绍,他还帮助客户设计了一台小型移动龙门式起重机,不仅成本大大降低,而且质量较高。
“当时购买一台龙门起重机需要10余万元,由于我在生产管理及加工制造方面有一定基础,老板便提出由我设计一台,最终仅用4万元便成功设计完成。

吴静瑜深知,做企业管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2014年,吴静瑜从海南返回泉州,由于本身是技术出身、办过工厂,对泉州制造业有较深的认识,他能从企业角度考虑问题、理解老板需求,又能与一线员工打成一片,调动员工积极性。
结合多年企业管理经验与企业实际,他成功为不少泉州制造企业提供管理咨询,解决企业管理问题。

“从过往的顾问案例看,很多企业发展出现问题,无论是老板决策失误、关键岗位用人不当,还是老板与员工之间达不成共识等,归根结底是人出了问题。
因此,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吴静瑜表示,管人特别是说服老板很难,很多变革方案未能成功实施,原因往往在于职业经理人和顾问公司试图改变公司老板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吴静瑜认为,“推动企业变革,改变一个人困难,但改变组织氛围是可行的。
”由此,他提出了管理变革方案——“433模型”(企业发展40%得益于老板层面优秀的经验,30%得益于管理层和员工的创新性建议和利益诉求,30%得益于行业标杆企业的成功案例)。
在吴静瑜看来,顾问团队需要做得最多的并不是刻意去改变老板和员工,而是改变氛围,通过与老板和管理层及员工多次反复沟通,汇集成可实施的方案,最终执行改革方案。

搭建桥梁 服务行业

事业之外,吴静瑜给人最深的印象是热心参与社团事务,特别是在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以下简称“泉州模协”)的各类活动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谈及与模具行业的缘分,吴静瑜坦言,主要源于父辈的影响。
“我的父亲是一位模具8级钳工,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我对于这一行当有所了解,后来这也是我在大学就读的专业。

1998年,吴静瑜就成为由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模具工业》杂志社的特约通讯员,当时福建省仅有两人,另一位是时任福建省模具工业协会秘书长王去大。
当时,泉州制造业不断兴起,但作为“工业之母”的模具业却呈现零散、规模小的现状,特别是与广东、浙江等地区的同行有较大的差距。
吴静瑜告诉,“一次,王去大秘书长建议我是否考虑在泉州筹备模具协会,让我萌生了通过成立模具协会以凝聚产业发展合力、服务泉州工业制造的想法。

如何将泉州零散的模具业界整合起来?除了是华侨大学机械系首届模具专业毕业的身份之外,吴静瑜的答案是“诚意”。
2003年,吴静瑜骑着摩托车的身影不断出现在泉州的街头巷尾——他一家家地拜访模具企业,说服他们参与筹建模具协会,不少模具人被他的诚意感动,纷纷加入筹建队伍。
同时,母校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也成为他的一大助力,给予他很大支持。
2004年1月,泉州模协在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正式成立,吴静瑜当选会长。

模协成立初期,吴静瑜就开展了大量工作来推动会员企业及产业发展:组织核心骨干企业浔兴拉链、双塔汽配、艺达车用电器等前往上海国际模具展观摩;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带领会员企业前往上海交通大学交流学习,同时与华侨大学模具技术研究中心合作,为模具行业提供智力加持……之后,吴静瑜还牵头负责行业调研,在泉州各行业中推出较具影响的《泉州模具行业调研报告(2016)》。
如今,作为泉州模协第三届荣誉会长,他仍然与协会新一届领导集体群策群力,推动泉州模协规范、高效运营。

吴静瑜还于2020年加入泉州市机械工程学会,并于2022年成为技术管理咨询委员会主任。
“泉州市机械工程学会由泉州市科协主管,是泉州市发展机械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吴静瑜表示,作为学会技术管理咨询委员会主任,他积极协助推进专家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解决企业生产、管理、研发上存在的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和“卡脖子”技术上通过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模式,协同创新,共同突破。
“我们希望能够做一些大胆的创新,把技术、管理结合起来成为第三方智库,更好地服务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

而对于母校华侨大学,吴静瑜也满怀感恩之情。
“在华大这个大家园里,我不仅开阔了眼界,更学会了与人打交道的很多技巧。
”或许缘于这份感情,在受邀担任华侨大学泉州校友会机电分会筹备组组长时,吴静瑜欣然应允,并在该分会成立时被推举为执行常务副会长。
“机电分会不仅为泉州的华大机电人构筑了一个家,更重要的是可以依托这一优质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服务泉州制造业的发展诉求,为泉州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吴静瑜如是说。

□来源:泉州商报

□融媒体:张剑峰 文/图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