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景变钱景世界工厂探索庭院经济

去年以来,东莞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擦亮“百千万工程”“绿美”底色,近日,南方+走进世界工厂的“美丽庭院”,看看小小庭院怎样把“院景”变“钱景”。

“微经济”也有大活力

庭院虽小,作用不少。
在东莞,农家庭院演绎着多彩角色:有的种花草,在院子里种出精彩;有的开咖啡店,打造“有风的地方”;有的办民宿,成为周边休闲小憩好去处。

院景变钱景世界工厂探索庭院经济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村舍咖啡就是其中一家。
这家开在南城街道水濂社区小院里的咖啡店,是江西小伙温世霖与妻子实现梦想的地方,也被网友称为东莞版“有风的地方”。

中午十一点,温世霖准时开工,拾掇一下院子里的几张“上了年纪”的木凳,准备好要用的豆子,就开始迎接新一天的客人。

顺着石子路走进院子里,满满的惬意感扑面而来。
“我们是把村民的旧房子连带着院子盘下来,装修成夫妻俩喜欢的风格,开业快2年了,生意还不错,很多客人慕名而来。
”温世霖说。

温世霖在村舍咖啡中冲咖啡。

像村舍咖啡这样把院子打造成小规模生产经营、为自家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或有关服务的经济形式,也被称为“庭院经济”。

去年,“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庭院经济”中的庭院,狭义上可以理解为房屋的前庭后院,广义上还包含了乡村的公共区域与闲置区域,比如村里公共的广场和村头村尾的空地,都可以泛指乡村的庭院。

“庭院经济”就像是乡村经济的“细胞”,既是乡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个独立的主体又能够像细胞一样复制分裂,能够以点带面,结合当地经济基础和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产生规模效应。

长安镇厦岗社区美丽庭院Mai咖啡。

有业内人士认为,发展庭院经济对多方有益。
一方面,对农户来说,可以合理利用院落等闲置资源,为家庭增加一份收入;另一方面,对村庄来说,发展好庭院有助于增添村庄的绿色和文化味,“绿了也美了”,乡愁也有了情感的载体;在更大的层面上,对镇域来说,由庭院汇聚和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一村或一乡“一品”,有助于形成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当闲置的土地资源被有效盘活,业态繁多的“微经济”正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方寸地”建成“增收园”

在寸土寸金的东莞,“庭院经济”有多种模式,既可以单一经营,也可以综合发展。
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之一的东坑镇“丁彭黄”片区,就能找到“庭院经济”的多种模式。

“中午就要开始准备食材啦。
”东坑镇黄屋村青麻园路上,一家颇具现代风格的2层小洋房被不少绿植装扮着,这是刘女士打造的桃喜小院,她正忙碌着,为下午的开门营业做准备。

东坑镇“丁彭黄”片区的桃喜小院。

刘女士是土生土长的东莞万江人,而后嫁到了东坑镇黄屋村。
她曾开过母婴店,也做过微商,为了方便在家照顾孩子,她就和丈夫商量把自家闲置的旧房子改造来做轻食餐饮。

“桃喜的意思是‘讨你欢喜’,希望我做的美食能让大家喜欢。
”去年8月,桃喜小院开业,让刘女士惊喜的是,自家卖的柠檬茶和三明治收获了不少好评,“没想到生意还不错,最忙的时候一天能卖出100多杯!
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加了不少家庭收入。

离桃喜小院不远处的东坑镇青年创业街上,青石板路、古朴的民居与沿街新兴商铺巧妙融合。

东坑镇青年创业街一角。

“我们通过活化旧村农房,以‘美丽庭院’建设为基础,在‘丁彭黄’片区打造青年创业街,先后吸引了一批潮流餐饮、本土品牌进驻,也带动更多村民回乡创业,为旧村闲置农房注入新活力,让村民群众的‘院景’成为越发广阔的‘钱景’。
”东坑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卢静仪说。

“通过统租黄屋村第一排的55户村民房屋,对街道风貌翻新美化、物业投资改造和专业运营策划,整合活化旧村资源,为‘镇、村、企、民’提供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项目有关负责人曹晔介绍。

位于青年创业街第一家店面的程意咖啡就是最新被吸引进驻的店之一。
“我们是在这里长大的,也见证了乡村的变化,想在东坑开一家精品咖啡店,所以一下子就选中了这个地方。
”创始人之一的谢文立说。

开在东坑镇青年创业街上的程意咖啡。

“丁彭黄”片区的变化让热爱咖啡的卢炜恒、叶家维和谢文立一拍即合,三位发小在这里共同创立了程意咖啡,从最初的筹备店铺到对外试营业,总共才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

三个合伙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卢炜恒负责咖啡厅的对外运营与管理,叶家维负责财务、人力资源及采购,谢文立则是咖啡主理人,专注于咖啡的品质控制和新品研发。

“程意咖啡的名字来源,一方面是指‘山一程水一程’,回到家乡开始新一段旅程,另一方面则是取谐音‘诚意’,想把最大的诚意呈现给客人。
”谢文立介绍:“目前,咖啡店处于试营业阶段,试营业一周效果还不错。

把庭院“玩”出新玩法

如果说“小而精”是“庭院经济”的天然特质,其背后蕴藏着“广与深”的产业维度,以及新颖出圈的新玩法则是它“茁壮成长”的关键。

据悉,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东莞培育省级、市级美丽庭院3057户,美丽庭院典型村(社区)108个。
第一批15个省典型村已培育庭院经济典型115户。

寮步镇横坑社区美丽庭院典型户。

“我们借助专项金融服务,为妇女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利用‘美丽庭院’投身美丽乡村建设。
”东莞市妇联组联发展部部长袁燕云说。
今年3月1日,市妇联、东莞农商银行启动2024年“玉兰荟萃 美丽庭院”女性专项金融服务,探索“美丽庭院+产业发展”模式,发挥金融助力作用推动女性创新创业,支持东莞女性投身“百千万工程”,因户制宜开发“家门口”的致富门路,推动生态美、发展美高质量融合发展。
通过整村授信形式,东莞农商银行为省“百千万工程”第一批典型村提供授信额度累计达38.1亿元的信用贷款,支持村组依托庭院创业。

石碣镇水南村“八角井”咖啡屋。

一户“美丽庭院”就是一处风景,家家户户的风景便绘就美丽乡村。
“不少村民利用家门口的‘美丽庭院’就能创富。
”袁燕云介绍,长安镇新民社区多名返乡青年将自家庭院精心打造成咖啡厅、画室,带动25名妇女就业创业;寮步镇横坑社区以钟氏大祠堂为中心,打造56个各具特色的“美丽庭院”典型,培育庭院经济创富典型21个,带动旧屋租金升至原来的10倍;石碣镇水南村活化利用旧建筑,培育“庭院+美食”“庭院+文创”等巾帼特色产业,打造巾帼创富一条街,集聚“鹤东一号”“八角井”咖啡屋等8户独具特色的“网红打卡点”,有效激活乡村发展新动力。

石碣镇水南村巾帼创富一条街。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乡村美起来,乡村游、“庭院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
在“美丽庭院”建设的基础上,东莞正陆续探索“庭院经济”的更多模式,以庭院为载体,将产业链条向二、三产业延伸,致力推动更多“美丽庭院”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数读东莞“美丽庭院”

培育省级、市级美丽庭院3057户

今年以来,东莞市妇联培育省级、市级美丽庭院3057户,美丽庭院典型村(社区)108个。

培育庭院经济典型115户

据统计,第一批15个省典型村已培育庭院经济典型115户。

再培育选树市美丽庭院典型3000户

东莞市妇联将聚力打造万江街道拔蛟窝社区、石碣镇水南村和寮步镇横坑社区为美丽庭院连片建设样板,全力督促省“百千万工程”第一批15个典型村(社区)按照《2024年“百千万工程”美丽庭院建设标准清单指引“高配版”》打造美丽庭院连片建设试点,按照“六美”标准再培育选树市美丽庭院典型3000户。

2万元补助标准支持32 个庭院经济重点项目

开展“美丽庭院+微经济”建设项目,独动广大女性利用自有或租用房屋以“庭院+电商”“庭院+特色手艺”“庭院+休闲旅游”等模式发展庭院经济,按照每个项目2万元补助标准支持32个庭院经济重点项目。

【撰文】何绮莹 施美

【摄影】何绮莹 邓浩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 何绮莹;施美;邓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