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一级建造师、二级造价师、一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结构、土木、化工、电气、设备、环保)这些证书都是准入的技术类资格证书。
一般在从事施工人员都是考虑屌丝三证,即监理、造价、建造师。勘察设计单位人员会考虑建筑师、勘察设计工程师,偶尔也会考虑建造师。
总能听到很多人说,这证书有一两个就够了,可你会见到的却是考完建造师、考监理、造价,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

作为施工的三大项质量安全造价,正好与屌丝三证完全匹配,可以作为施工过程管理的大拿。
从自身原因考虑,人在工作中再进入学习状态其实真的难度很大,其次有原来填鸭教育到自主学习这样的转变也是需要付出很多,既然已经在此进入,那么还是多考几个证用于防身。多本证书多个选择。
最后我想说的是工程类证书其实有很多相同相通的知识。考下一个证后,间隔几年再考另外一个知识全部重新再来,有些得不偿失。如果一鼓作气,结合自己规划,考取对应需要的证书。
可能大家最容易忽略的是当下社会技术进步已经超出你的想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工程行业目前也处于一个下行周期内,那么证书可能是你寒冬中的雪中送炭。
接下来谈下我认为有哪些证书需要考,考证的顺序是什么?
工程类证书需要从施工、勘察设计中都挑选一至两个,我从市场价值和就业两个维度进行考量。
施工类就业而言建造师当然是首选,一般比较容易就业的建造师专业有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工程,其次就是造价师。勘察设计类的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建筑师。
从市场价值而言,施工类建造师有矿业、水利水电、民航这几个小众专业的价值较高,可需求量太小。勘察设计类证书中的注册结构、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环保工程师市场价值而言属于较高的,价值的稳定性比建造师要好,需求量也稳定。
证书的考取次序我是这样规划的:二级建造师→勘察设计证书基础考试→一级建造师→一级造价师→勘察设计证书
二级建造师仅作为一个过渡,保持学习状态,勘察设计类证书需要先通过基础再参加专业,基础的报考年限是本科1年后,这样大学的知识还在脑子里,很好通过,通过后一直有效,等到专业报考年限满足的话,大学所学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考取难度比较大。
一级建造师和一级造价工程师有这两本证书后就完全是施工的大拿了,保持学习状态,所学知识对勘察设计证书的帮助还是很大。
这是我认为的工程类证书考取顺序,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可以在下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