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七旬老人主动请缨指挥交通 一做就是两年多(交通北路社区志愿者指挥)

主动请缨为社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孟家沟社区位于徐州市北郊。
村庄以东是三环东路,以西是复兴北路延长段。
区域内有很多企业,遇上下班高峰期时,宽阔的马路一时间堵得水泄不通。

为了绕开拥挤的路段,许多上班族选择“走近路”。
从孟家沟社区内的道路通行。
自2015年起,从社区通行的车辆逐年增长。
高峰期时段,最多每日可达800余辆机动车。
平日宁静的小社区变成了车水马龙的“闹市”。

徐州七旬老人主动请缨指挥交通 一做就是两年多(交通北路社区志愿者指挥)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社区内有两条环村路,分别是孟北路和孟南路。
因孟北路连接三环东路和复兴北路,因此最为拥堵。
不仅如此,该条路上还有一处“7”字型拐弯路口。
车辆在该路口会车时,房屋遮挡住行车人视线,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社区内还有一所中心幼儿园,晨间接送孩子的车辆就占据了大半道路,混乱的交通秩序给居民出行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

前年,社区书记组织居委会成员就此事召开讨论会。
会后,社区里对“7”字形路口设置了转向标识牌、反光镜、地标划线等。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仍然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效。

居民见状,集体出动,要求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一切外来车辆通行。
正当社区工作人员劝说村民无果时,年过七旬的马玉才直接找到社区领导,拍着胸脯道:‘我是徐州‘五老关爱团’成员,参加过徐州市交通警察支队的理论考试和交通指挥手势培训,并获得了结业证书,而且我有在市内协助指挥的经验。
由我来做咱们村的交通疏导员,一定能让交通现状大改观。

刚开始,社区领导认为马玉才年纪大,不适合长时间的户外作业。
可是经不住他的一再要求,只好同意先让他试一试。

每天义务指挥交通得到市民的称赞

于是,每天早晨7点到9点、下午4点到6点,在孟北路的“7”字型拐弯路口标识牌前,马玉才手持小红旗、头戴小红帽、身穿黄马甲,站在行进方向指示牌前,挥舞着标准的交通手势、指挥来来往往的车辆。
遇到违章司机便吹起他那威严的口哨。

“同志,你没打转向灯,下次一定注意了!
”,“注意,前面来车了,减速慢行。
”“这位骑电动车的同志,对面来车了,请再靠右边骑”。
每一天,重复着同样的话语,同样的动作。

自从马玉才上了岗,小区的交通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鸣笛车辆减少,来往车辆根据他的指挥有序行进。
几天下来,见到马玉才的村民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这让马玉才深感欣慰。

然而这背后的心酸只有马玉才自己知道。
他回忆说:“去年有个女司机。
未戴安全带,不打转向灯。
打着手机就准备转弯。
“我上前相劝,女司机竟破口大骂。
还扬言要撞我!
我当时觉得很伤心。
”马玉才说,不过事后他想想,偶尔遇到一两个不理解的人不会阻碍他继续服务,毕竟让大家有了更加安全的交通环境,受点委屈也没什么。

毕竟言行恶劣的司机还是少数人,大多数人都能遵循指挥并且以礼相待。
也是去年夏天,当时还不到高峰期,一个女司机摇下车窗微笑着对我说:“老爷子,您辛苦了。
”说着便从车窗递给我两瓶水,我接过水,心里别提有多暖。
平时,伸出大拇指给我点赞的人不计其数,能得到这么多人的鼓励,再多的不愉快也烟消云散了。

目睹意外决定做志愿者站岗保平安

两年来马玉才风雨无阻,始终坚守在这一片角落上,无怨无悔。
说起当初马老做志愿者的起因,还得从两年前的一场交通事故说起。

“那是两年多前的一天中午,一个年近70岁的老太,骑着三轮车载着孙女去拜访亲友,自西向东从孟北路经过,路过‘7’字形路口时,由于车速没有掌握好,当场翻车。
祖孙两人相继翻倒在地,老太的胳膊当场就大片出血。
孙女吓得大哭,老太惊魂未定,待清醒后哭喊着说‘幸亏孩子没事儿,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跟儿媳妇交代?’当时我心里特别难受。
这个地段确实很危险,都发生好几次事故了。
我想,我一定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这路我得看!
加上我参加过交通协管员培训,当个志愿者,应该还能发挥的作用。
只要老少爷们接送孩子上学能平平安安,来往上班族也能安全回家,我心里才踏实。
”淳朴的马玉才说道。

马玉才在村里做交通志愿者的同时,还热心社区公益事业。
每天清晨,他都要到中心广场巡查,如果有宠物粪便,他会及时清理。
再到孟北路上疏导交通。
平时有空的时候,还到社区健身广场擦拭健身器材。
不仅如此,他还自掏腰包修坑补路,今年下雪的时候自掏腰包购买了60斤工业盐,洒在孟北路上。

说起马玉才的凡人善举,马玉才最感谢的还要数他的老伴,当他捐款资金不足时,老伴慷慨解囊,还和他一起做公益。
他说“我自己没有退休金,只有政府每月发放的100多元尊老金,老伴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是老伴和孩子的支持,我才能一直坚持下去!
今后,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坚持做公益,只要大家需要我,我一定竭尽全力!

现在的马玉才不仅是孟沟村的交通志愿者,还是徐州市“五老关爱团”的成员,每年都会随团走访慰问贫困户和学生。
此外,马老还会在业余时间到徐州市复兴路云东小学做 “护校”,保障孩子们交通安全。

今年已75岁高龄的马玉才,在志愿者这条道路上一直前行。
始终秉承奉献精神的他还会继续做他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
用他常说一句话:“人只要活着,就多做好事,准没错!

都市晨报全媒体 芦青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