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超2亿!网络大V寻美山水,见证穗黔双向奔赴(旅游织金融合流量探访)

以生态资源串联新业态

洞见“好资源+好产品”出圈逻辑

今年3月,贵州面向广东省推出“四免一多一减”的文旅优惠,广东省居民凭有效身份证可享受贵州国有A级旅游景区门票免费优惠,广州游客对贵州的旅游关注度大大提升。
近日,网络大V探访团前往贵州“上春山”,深入毕节、安顺、黔南实地感受贵州文旅多措并举的优惠政策,见证文旅业态的显著成效。

流量超2亿!网络大V寻美山水,见证穗黔双向奔赴(旅游织金融合流量探访)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是集科考、科普、文化、观赏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景区。
目前,织金洞充分发挥其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效应,已成为“网红打卡点”,合计接待游客1200多万人次。
基于其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与生态科普价值,织金洞更大力推动“旅游+研学”产业发展,创建市级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把学校地质科普教育从教室搬到景区。
“让旅途成为课程的一环,是既具教育意义,又‘自带流量’的文旅产业新尝试。
”资深旅游自媒体@草原900在探访织金洞时提到。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通讯员供图)

作为承接机场、高铁客源到贵州向东和向南旅游第一站,黔南州龙里县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着力培育休闲度假、温泉康养等业态,不断强化休闲康养度假功能。
知名旅行家、作家@行走40国在探访时表示,龙里县在实现“旅游+体育”、“旅游+康养”等业态升级的同时,也成功聚集了人气、商气、烟火气,有效盘活了当地生态文旅资源。

黔南州龙里县。
(通讯员供图)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同样是贵州文旅产品升级的体现之一。
夜游黄果树项目以大瀑布为核心,立足于当地民俗文化,借助舞美、灯光、音响、投影、雾森等多种现代化科技打造的国内首个以自然峡谷景区为载体的沉浸式光影夜游项目,是全国第一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

以新旧碰撞活化民族文脉

读懂“互联网+非遗”新趋势

非遗是“活化石”,既推动“传统+现代”、“新+旧”的融合发展,更为贵州文旅融合传播提供新思路、新启示。
长期以来,贵州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途径,以“非遗+旅游”融合引领业态升级,努力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在贵州毕节,网络大V探访团先后到贵州宣慰府、奢香博物馆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共同探索贵州历史与在地文化。
走进宣慰府,网络大V们仿佛亲身感受当时宣慰使办公的场景和贵州的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当地的特色产业、旅游资源、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
奢香博物馆是贵州历史上的重要遗址之一,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更保留着古老的水西彝族文化与真实宝贵的历史遗痕,展示了贵州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发展。

贵州宣慰府。
(通讯员供图)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聚居、杂居区域,毕节拥有厚实的非遗传承基因。
毕节的蜡染与刺绣,是民族文化中的一座“宝库”。
网络大V探访团在行程中到访织金县蔡群苗族蜡染刺绣有限公司等非遗特色产业基地,亲身体验苗族蜡染刺绣,深度了解当地“旅游+非遗”业态发展情况。
“地方文化就是一个地方的精髓、灵魂。
蜡染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被更多人所了解。
”知名科普博主、微博乡村振兴助威团成员@学霸课长提到。

在“旅游+非遗”的实践探索中,贵州毕节更充分发挥刺绣、蜡染、银饰、特色手工艺、特色农产品等的资源优势,持续挖掘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符合现代审美的优质文创产品,让人们记得住贵州故事、带得走贵州特色。

以文旅融合推动产业化

见证“流量密码”承接力

近年来,贵州以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统领,进一步推动文旅、体旅、桥旅、康旅、酒旅等产业融合,培育形成了以休闲康养、研学旅游、户外运动、装备制造为核心的文旅融合消费模式,形成了“热度高、流量大”的全域声量成果。

多措并举的桥旅融合深度发展与桥梁文化传播,为贵州文旅升级注入了重要活力。
网络大V探访团走访坝陵河大桥、安顺花江大峡谷一带及沿线文旅产业景区等地,了解贵州桥旅融合的显著成效。
安顺花江大峡谷一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正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文化体育、山地运动、娱乐康养等主题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在坝陵河大桥桥旅融合的1.0初尝试基础上,未来的花江峡谷大桥旅游综合体将进阶成3.0版本,打造成为国内首个涵盖“桥梁观光+桥梁运动体验+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桥旅融合综合体,实现峡谷景区及周边旅游业态的提质升级。
知名旅游博主@暴走姐妹花T-life在探访期间表示:“花江峡谷大桥旅游综合体不仅是桥旅融合的又一次更迭,更是下一个将贵州‘送上热搜’的流量密码。

坝陵河大桥。
(通讯员供图)

在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街巷两旁古朴的建筑与安顺特色文创元素交织融合,蜡染、木雕、屯银、苗绣、非遗手工编制、苔藓微景观都有了展示的平台。
国学古风博主@顾小思在探访安顺古城时提到,网红推介、网络直播等线上流量渠道的优势,能通过线上流量,为古城转化线下收益,形成可持续发展。
未来,安顺古城将进一步精细化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互动娱乐、创意市集于一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交融的潮流历史文化街区,让游客市民零距离、沉浸式体验安顺特色文化民俗。

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
(通讯员供图)

数据显示,截至6月21日,本次活动网络传播量超2亿次,主话题连续5日登上微博全国热搜榜、全国要闻榜、贵州及广州多地同城热搜,形成高频次、多维度的热搜话题矩阵,为“广式撑贵”占据舆论阵地。
传播内容上,通过制作短、平、快的图文及短视频、海报等有创意、接地气的融媒体产品,向全国重点展示了广州“引客入黔”传播效能。

采写:南都 李伟锋 通讯员 风清羊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